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 “終于,又來到了九寨溝!”
時隔四年,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的榮休教授安杰爾卡·普倫科維奇·莫拉伊,再次來到讓她魂牽夢繞的九寨溝。對她而言,近二十次的到訪,對九寨溝已再熟悉不過。
而九寨溝的人,也親切地稱呼這位老朋友為“安教授”。
安杰爾卡的家鄉(xiāng)克羅地亞,雖然地處亞歐大陸的另一端,卻有著和九寨溝景觀非常相似的“姐妹”,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那里被稱為“歐洲的九寨溝”。兩者都屬于喀斯特地貌,是世界非常罕見的冷水鈣華景觀,清澈而藍湛的湖群,仿佛是撒在亞歐大陸兩端的藍寶石。
游客在九寨溝景區(qū)五花海景點的觀景平臺欣賞美景(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張超群攝
1979年和1992年,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和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先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6年,兩處世界自然遺產地就跨越亞歐大陸,締結為友好景區(qū),實現(xiàn)客源、科研和管理的交流。
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過去十年里,安教授領銜的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圍繞世界自然遺產地開展深度合作,以雙方為依托單位的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一帶一路”聯(lián)合實驗室,為兩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地生態(tài)保育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年九寨溝發(fā)生7.0級地震后,克羅地亞科研團隊積極參與了災后生態(tài)重建的科研工作。安杰爾卡還榮獲四川省對外合作最高獎“天府友誼獎”。
九寨溝震后恢復重建,也為世界自然遺產地應對地震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我主要的研究領域是淡水水質,特別是喀斯特地貌的巖溶水和其中的藻類?!卑步淌谡f,“藻類是淡水中的微生物,它們只有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卻在環(huán)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能提供氧氣,還能有效監(jiān)測水質。藻類群落的變化,能夠預知生態(tài)災難。”
圖為克羅地亞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采訪對象供圖)
“‘喀斯特’這個詞其實就來自克羅地亞的一個地名?!敝袊茖W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孫庚告訴記者。作為一個被喀斯特地貌覆蓋的國家,克羅地亞在這種特殊地貌的生態(tài)保護方面有著相當先進的經(jīng)驗。
“中科院從上世紀70年代起便在九寨溝開展生態(tài)保護工作,而克羅地亞方面擅長的水生生物、藻類的監(jiān)測保護,與我們已經(jīng)進行多年的陸上植被保護研究正好形成互補?!睂O庚提到的藻類,指的是硅藻,不僅能衡量水質優(yōu)劣,也是讓湖泊呈現(xiàn)斑斕色彩的“催化劑”。
今年,安教授的團隊和孫庚的團隊合作出版了一本有關九寨溝硅藻種類的圖書,還發(fā)表了兩篇有關新物種發(fā)現(xiàn)的科研論文。
圍繞兩顆“藍寶石”的合作讓安教授十分自豪。
“我希望未來有更多這樣的合作成果,我因自己能為九寨溝做出貢獻而自豪。”她動情地說,“我非常喜愛中國,我喜歡這里的歷史、文化、自然和中國人民。我十分堅信,我們的友誼會相伴彼此一生?!?br />
-END-
策劃:薛穎 楊三軍
制片:徐海靜 閆珺巖
記者:張超群
編輯:馬驍 徐曉蕾 鄭開君 張超群 張粲 仇清漪 程大雨 王豐豐
導演:武曉潔
剪輯:武曉潔
聲音剪輯:趙子涵
攝像:陳居偉 梁楓 桑吉
調色:陳居偉
攝像助理:何曉燕 楊楠 王梓赫
文案翻譯:張陳曄 吳奕漩 劉佳琪
科學顧問:孫庚 郭曉敏 杜杰 李成香 王琦 雷裕琴 肖維陽 蘇欣
鳴謝: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