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9月23日電? 題:從手機噴灌到“一季雙收”——種糧“老把式”的新體驗
新華社記者張浩然
金秋時節(jié),午后的陽光依舊熱力十足。記者走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張莊鎮(zhèn)南陵村的小路上,只見玉米和大豆相間,整齊排列,伴隨著機器轟鳴聲,一種特別的甜香味兒越發(fā)濃郁。
“這是打碎的玉米秸稈的味道,城里可聞不到?!狈N糧大戶、商水縣楓未種植養(yǎng)殖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負責人邱守先笑著說。瘦高的他,臉上曬得黑里透紅,正在地頭看玉米收割機卸貨,金黃色的玉米棒滾落著裝滿了一輛小四輪拖拉機。
9月22日,玉米收割機將收獲的玉米倒入小四輪拖拉機車斗內。新華社記者張浩然 攝
“初步測產,玉米畝產量在1200多斤,大豆在240斤以上?!鼻袷叵日f,“一季雙收”超出了預期。
負責收割的是40歲的南陵村村民邱獻軍,他開著收割機在復合種植田里來回穿梭,顯得游刃有余。
“大豆還得等幾天才機收,地里還有很多智慧農田相關的設備,開收割機時得稍微注意避開點兒?!鼻瘾I軍說。
9月22日,邱守先在查看收獲的玉米。新華社記者張浩然 攝
今年是我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大面積推廣的第一年,種糧“老把式”邱守先也是頭回嘗試。一開始,縣里號召搞復合種植,他還是有些顧慮的,“周邊大豆種植戶出現(xiàn)過顆粒無收的情況,村民這幾年都不敢種了?!?/p>
收割機在邱守先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里作業(yè)(9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浩然 攝
“試試吧,起個帶頭作用。”邱守先說,嘗試的勇氣來自農技人員全程指導,還有一點自己多年種地的經驗。
3月22日,邱守先在用手機操控水肥一體機對農田進行灌溉。新華社記者張浩然 攝
2020年,商水縣在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qū)的萬畝核心區(qū)內安裝了覆蓋1.07萬畝農田的自動化灌溉設施,大量植入物聯(lián)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
“澆水這個大難題被水肥一體機解決了,關鍵還是用手機操作的,這可比之前方便太多了!”邱守先嘗到了甜頭,尤其是今年,小麥大豐收,他還給村集體和農戶分了紅,秋莊稼也經受住了高溫干旱等重重考驗。
9月22日,邱守先在查看即將收獲的大豆。新華社記者張浩然 攝
對于這次試種,邱守先總結道:“不但實現(xiàn)了增產提效,還能以種代養(yǎng),倒茬有助于土壤改良,這個收益是長久的。”
談及明年,邱守先信心滿滿,準備結合今年的經驗繼續(xù)搞復合種植,“肯定能種得更好?!?/p>
今年以來,商水縣積極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助力糧食穩(wěn)產增收。商水縣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祁勇介紹,該縣現(xiàn)有耕地面積142萬畝,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21.5萬畝,今年夏種玉米95萬畝、大豆10萬畝,其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3萬畝。目前大豆玉米長勢良好,有望實現(xiàn)“玉米基本不減產、增加一季大豆”的目標。
9月22日,邱守先在叮囑邱獻軍(右一)田間作業(yè)注意事項。新華社記者張浩然 攝
休息片刻后,機器再次啟動,邱獻軍駕駛著收割機轉移到旁邊的一塊地,只見收割機一頭扎進玉米地,快速運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