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藍色“星辰大海”的包圍下,細數(shù)中國航天輝煌成就,來一場虛擬的宇宙探索之旅……4月24日,“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合肥正式啟幕,以“走向世界的中國航天”為主題的展覽吸引了大量觀眾“打卡”, 為參展者勾勒出中國航天事業(yè)全景,描繪璀璨星辰中的探索新征程。
探求深:闊步奔向“星辰大?!?/span>
從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上播放《東方紅》樂曲的裝置,到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整流罩殘骸、中國空間站組合體模型……3000平方米的科普宣傳展展區(qū),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無數(shù)個從0到1的突破和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
展館里,一組運載火箭模型格外醒目,1:10比例縮小的長征二號F、長征十一號、長征五號B等運載火箭模型展示著中國航天不斷完善的運載火箭型譜。
展覽現(xiàn)場展出的運載火箭模型。 新華社記者趙金正 攝
展覽的中國空間站組合體模型和艙外航天服仿制件吸引了很多觀眾合影留念。手指長短的太空微型月季和太空特大南瓜也出現(xiàn)在展廳里,展區(qū)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都是“遨游”過太空的種子培育出的產(chǎn)品。
“月球是人類探索外太空的第一站”,解說詞指引著參觀者來到探月工程展區(qū),這里展出的月球樣品是亮點之一。通過現(xiàn)場的顯微鏡可以近距離觀察月壤顆粒形態(tài)。一同展出的還有月壤采樣裝置、封裝罐、嫦娥五號返回器、嫦娥五號返回艙等探月工程中的實物。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月球樣品實物,從中感受到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勃發(fā)之氣?!敝袊茖W技術大學學生張子衡說。
呼應著中國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展覽繼續(xù)向宇宙更深處“邁進”。本次“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發(fā)布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擺放在天問一號探測器和祝融號火星車模型前,吸引不少人駐足圍觀。
應用新:科技助你“觸摸”宇宙
“你們好,我是‘航小夢’,來自中國國家航天局……”觀眾只需沖著屏幕揮揮手,數(shù)字虛擬人“航小夢”便會出現(xiàn)在屏幕中,并向觀眾問好。這樣新技術賦能的互動場景在本次中國航天展上屢見不鮮。
24日中午,合肥市民阮文靜帶著4歲的兒子來到展覽現(xiàn)場。“孩子從小就喜歡飛機、火箭模型,所以這次特地帶他來現(xiàn)場感受一下我國的航天成就?!比钗撵o說,展覽中各種沉浸式互動體驗讓人大開眼界,“感覺神秘的宇宙沒那么遙遠了?!?/p>
“能乘著飛船到火星上,太驚喜了!”9歲的楊志軒說,幾分鐘前他剛體驗了“駕駛”太空飛船拜訪太陽系行星。本次展會的“科學家嘉年華”展區(qū),為那些對茫茫宇宙充滿好奇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直達星系”的體驗空間:在球幕影院中,孩子們仿佛置身宇宙,聆聽宇宙起源的奧秘;踏入仿真的“神舟返回艙”,孩子們可以戴上VR眼鏡,欣賞宇宙之美。
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工作人員賈洪凱告訴記者,這一展區(qū)綜合運用VR、球幕影院、3D仿真等技術,希望為觀眾們提供生動有趣的體驗,特別是點燃孩子們的“航天夢”。
參展觀眾通過VR虛擬場景,體驗未來月球科研任務。 新華社記者欒若卉 攝
戴上VR眼鏡、漫步月球、用月壤種下一顆種子期待發(fā)芽……在未來月球體驗區(qū),不時有觀眾停下腳步。在這片體驗區(qū),體驗者可以感受未來月球基地礦業(yè)、種植業(yè)方面的發(fā)展?!斑@次體驗讓我對月球環(huán)境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期待我國航天員能早日登月?!焙戏适忻駥O光君說。
合作廣:攜手全球共探宇宙
在展覽中,中國與世界各國一同攜手的精彩瞬間處處可見。
一走入展覽中的科普展區(qū),在璀璨的“星空”裝飾下,陳列展示著中國航天事業(yè)與國際合作的精彩瞬間。從中巴地球資源衛(wèi)星、中法海洋衛(wèi)星和天文衛(wèi)星、中意電磁監(jiān)測衛(wèi)星等項目,到天問一號火星軌道數(shù)據(jù)交換、嫦娥四號任務外方載荷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國航天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更為助力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展覽現(xiàn)場展出的中國深空探測領域國際合作成果。 新華社記者何曦悅 攝
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貢獻也受到了全球高度評價。在深空探測重大工程展區(qū)的一個展示柜中,閃亮的紀念牌和徽章向參展者講述著國際合作的碩果:嫦娥四號團隊獲得英國皇家航空學會金獎、天問一號團隊獲得世界航天獎……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共同的事業(yè)。目前,中國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以及國際組織簽訂了130多份航天領域合作文件,主導實施中歐“雙星計劃”、中法海洋衛(wèi)星等國際航天工程,牽頭發(fā)起國際月球科研站、金磚國家遙感衛(wèi)星星座等多邊合作項目。在空間探索的新征程上,中國必將秉持和平與合作的“和合”理念,凝心聚力啟新程。(記者何曦悅、戴威、欒若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