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7月23日電 題:山東曹縣:非遺復興令“朽木可雕”
新華社記者李志浩、王陽
常言朽木難雕。在山東省菏澤市曹縣,許多人看不上眼的朽木、軟木,經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曹縣木雕匠人的雕琢,卻能轉化為精致的工藝品。如今,經過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一傳統(tǒng)手藝已轉型升級為新型手造產業(yè),產品暢銷海內外。
位于曹縣孫老家鎮(zhèn)的山東省曹縣云龍木雕工藝有限公司,是曹縣木雕國家級非遺傳承單位。在“入木三分創(chuàng)新中心”展廳,匠人們手工雕刻的佛像、木雕屏風及各類家具雕刻裝飾組件琳瑯滿目。
“曹縣木雕既有浮雕的品位,也有立體圓雕的手法。”該公司董事長、曹縣木雕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蔡秀芳指著展廳的一塊高檔根雕說,樹根取材于當?shù)厥a的泡桐,原本已近乎腐爛,“泡桐木很松軟,如果技藝不夠,一刀下去,往往滿盤皆輸?!?/p>
毗鄰豫蘇皖三省的菏澤市,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土地平坦肥沃,林木資源極其豐富,泡桐是最尋常的樹種之一。泡桐長速快且不易變形,但質地輕軟,也非名貴樹種,在國內其他地方多不用于雕刻。
祖祖輩輩的曹縣匠人,堅持手工鉆研、精進工藝,至明清時,技藝已相當精湛,被稱作“有蓬松感的雕刻”。時代變遷中,這門技藝一度蒙塵,在歷史大潮中被冷落。
?
曹縣“入木三分創(chuàng)新中心”展廳內展出的曹縣木雕工藝品。新華社記者李志浩 攝
改革開放之后,曹縣迎來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為這一傳統(tǒng)手藝復興帶來東風。20世紀90年代,自小繼承家傳木雕手藝的蔡秀芳,嫁入孫老家鎮(zhèn)李莊村,丈夫是木工世家。為了多一份家庭收入,她試著將所學的雕刻技藝與傳統(tǒng)木工結合起來。
剛開始,蔡秀芳做了一些小型雕刻,在當?shù)亍伴_先河”的作品意外收獲諸多好評。小到方桌、條幾,大到衣柜、床具,凡是需要雕刻花鳥魚蟲或人物,人們都來找她做。手工雕刻費時費力,忙不過來的蔡秀芳決定帶徒弟,村里的婦女成了學習木雕的主力軍。
自此,一度失落的傳統(tǒng)技藝門徒不斷,李莊村學習木雕技藝的隊伍不斷壯大。以木為紙、以刀代筆,蔡秀芳及弟子們不僅“喚醒”了傳統(tǒng)技藝,也在傳承中開啟融合創(chuàng)新之路。
曹縣“入木三分創(chuàng)新中心”展廳內展出的曹縣木雕工藝品。新華社記者李志浩 攝
“老一輩手藝人大多沒出過家門,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機會跟國內同行深入交流,能不斷打開視野、互通有無。”為了讓木雕藝術效果更佳且能駕馭更多木材品種,蔡秀芳專門學習福建的傳統(tǒng)硬木雕刻,以南來的技藝,增加家鄉(xiāng)木雕的“厚度”。
復興的曹縣木雕技藝,逐漸獲得海內外更多青睞。2000年,精于在桐木上雕琢的曹縣木雕“闖”入了將桐木視作珍貴家具木材品種的日本。曹縣木雕產業(yè)迎來快速發(fā)展。至今,曹縣已連續(xù)多年向歐美國家出口棺木。
蔡秀芳(左一)與徒弟們正在雕刻。(受訪者供圖)
當前,曹縣木雕技藝“開枝散葉”,蔡秀芳帶出的手藝人已有三百多人。曹縣木雕從家傳手藝發(fā)展到李莊村的文化符號,如今已成為菏澤的標志性文化符號以及全縣支柱產業(yè)之一。
隨著近年國內消費市場升級,曹縣木雕工藝品通過電商平臺覆蓋了更大國內市場。2022年,云龍木雕公司線上年銷售量達到2萬余件,線上銷售額突破600萬元。